上海房地产律师网由赵玉娟律师创立是一所拥有一流的谙熟房地产法律事务的律师团队。本站律师拥有处理各种疑难复杂案件...【详细】

预约电话:13916535699/
传真号码:86-21-58770160
邮箱:1069603747@qq.com
联系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198号世纪汇广场一座12楼
业务范围
特色服务
诉讼费计算器

提前还房贷会吃亏吗?

来源:上海房地产律师网  作者:admin  时间:2018-05-02 17:06:29

分享到:

摘要:大多数购房者都是贷款买房,当资金充足时,便有提前还房贷的计划,一般来说提前还房贷应该更划算,那么到底是否真的划算呢?下面由小编详细讲解。

一、提前还贷划算吗?

提前还贷划算吗?一般情况下,提前还款是划算的,因为能省掉提前还款部分今后的利息支出,但并不是所有情况都适合提前还款。不是每个人都必要提前还贷专业人士建议,市民有多笔还款方式和期限不同的公积金贷款。

商业性贷款,在提前还贷的顺序选择上,建议先归还期限长、等额本息还款法的商业性贷款,再选择期限短、等额本金还款法的商业性贷款,最后才是公积金贷款。还是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是否提前还款。

二、什么人适合提前还贷?

1、不愿意有负债,不想承受过大生活压力的人,关键是无债一身轻。

2、贷款当时实行上浮利率的贷款人。受国家房地产政策变化影响,有些客户在购房时并未能享受利率优惠,甚至可能利率上浮,此类贷款人提前还贷,相对会比较划算。

3、希望将房子作为融资工具、从银行获取更多贷款的情况。近年房价上涨较快,部分房屋评估价值相比购买初期已经上涨较多,如果将房屋按揭贷款还清,再以房产抵押从银行贷款往往能获得更大授信额度。

\

三、不宜提前还贷的三种情况

1、签订贷款合同的时候享受7折到8.5折的利率优惠。由于已享受较低折扣的利率优惠,目前又处于降息通道中。若央行在年内无降息动作,即使明年1月1日按照最新利率执行,利息也只会比前期更低。

2、等额本金还款期已过1/3的购房者。由于等额本金是将贷款额总额平分成本金,根据所剩本金计算还款利息。也就是说,这种还款方式越到后期,所剩的本金越少,因此所产生的利息也越少。在这种情况下,当还款期超过1/3时,借款人已还了将近一半的利息,后期所还的更多是本金,利息高低对还款额影响不大。

3、等额本息还款已到中期的购房者。等额本息还款把按揭贷款的本金总额与利息总额相加,然后平均分摊到每个月中。其中每月贷款利息按月初剩余贷款本金计算并逐月结清。也就是说,每月还款额中的本金比重逐月递增、利息比重逐月递减。到了还款中期,已经偿还了大部分的利息,因此提前还贷意义也不大。

四、提前还贷的方式有哪些?

1、全部提前还款

将剩余的全部贷款一次性还清,已付利息不被退还,剩余利息免除。

2、部分提前还款

剩余的贷款保持每月还款额不变,将还款期限缩短,可以节省较多的利息。

3、部分提前还款

每月还款额减少,还款期限不变。以减小月供的负担,没有第二种还款方式省钱。

4、部分提前还款

每月还款额减少,还款期限缩短,节省利息较多。

5、剩余贷款保持总本金不变,只将还款期限缩短

月供负担会增加,但可以减少部分利息,相较于其他几种还款方式,稍显不合算。

五、提前还贷要交违约金吗?

除了还贷时间和还贷额,有银行提前还贷要收取违约金。因为申请提前还贷,意味着交给银行的贷款利息少了,于是就通过收取违约金的方式弥补这一点。有的银行规定一定时期内不允许提前还款,如3个月,6个月,1年,否则就要支付违约金,这就是为什么有银行规定还款时间了。更严格的银行会规定,只要提前还款就会收取违约金。

需要注意的是,违约金的收取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按照提前还款时未结余额的2%-5%计算,比如100万贷款,提前还贷后,还剩下50万没还,那么要交1万-2.5万的违约金。

二是收取若干个月的利息,比如还贷不足一年的罚息三个月;还贷满一年不满两年的罚息两个月;还贷满两年以上的不罚息。

由于银行间有政策差异,以上关于提前还贷时间、还贷额、违约金情况,在贷款合同签订前就要向银行问清,并将相关问题落实到合同中。

六、怎样提前还贷更划算?

1、组合贷款

先还“商贷”更划算,公积金贷款利率比商贷要低,因此购房者提前归还贷款利率较高的商贷,会划算一些。

2、纯商贷(等额本金)

还款期限的前三分之一的时间段内,等额本金还款最为划算。

3、纯商贷(等额本息)

指每月的还款数额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本金的部分会越来越高,利息的部分会越来越低。

相关阅读
上海房产律师:父母为子女出资购房,出资情况该如何认定?
商品房预约合同纠纷,未签订书面购房合同,是否能要求退还预付房款?
出卖人以购房人系限购对象无法过户为由要求解除合同,是否支持?
房屋买卖合同过程中的户口迁移问题|判例解析
商品房买受人可否依据《认购书》排除执行|最高法判例解析

咨询热线:139-1653-5699